近年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品牌雜亂的現象一直存在。據統計,目前我國10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2000個配方,平均每家企業有近20個,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存在配方套牌、貼牌生產現象。這不僅讓年輕媽媽們挑花了眼,還花了冤枉錢。
《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明確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實行注冊管理,并嚴格限定申請人資質條件。依照新規,上述現象將被杜絕。《辦法》要求,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
新規也將進口配方奶粉納入監管范圍內。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奶粉注冊制與生產許可證及海外企業認證一起,將極大加快對國內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國外不合格奶粉的抵制,確保市場流通奶粉安全可靠,同時大批小品牌和小企業退出市場將極大提升市場集中度,便于恢復消費信心。
早在2013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于發布了《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對向中國出口乳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制度,分析師人士認為,現在我國進口乳粉正在經歷史上最嚴格的監管。
201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將進一步強化嬰幼兒配方乳粉食用安全。其中,針對進口嬰幼兒乳粉,將“嚴禁進口大包裝嬰幼兒配方乳粉到境內分裝。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中文標簽須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對無中文標簽標識的產品,一律作退貨或銷毀處理。”
2013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與此前規定相比,新細則要求更高、措施更細、標準更嚴。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部署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要求各地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2014年5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換證審查及再審核工作情況,全國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中有51家未通過“史上最嚴監管”制度審查,82家獲得重新許可。
2016年,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2016年主席聯席會暨農墾乳業發展峰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
該標準與我國現行標準相比,菌落總數調整到與歐美標準一致,從每毫升200萬CFU以下調整到每毫升10萬CFU以下,并將我國現行標準中沒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體細胞數首次納入進來,標準為每毫升40萬CFU以下,高于美國的國家標準。
有言論認為,標準不在高低,而在管理。如果中國企業能夠從100萬細菌總數開始管理,就可以管理到50萬,然后是10萬,甚至能夠達到韓國的3A水平。這就是標準與標準化的區別,標準指產品,而標準化是指管理。一摞子文件、一套最嚴的產品標準沒有任何意義,它需要落地,需要有生命,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尊重。
最新消息:《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發布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11月16日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申請材料項目與要求(試行)》
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現場核查要點及判斷原則(試行)》等文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