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縣域商業直播電商發展趨勢
2023-10-08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縣域是中國的行政體制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是聯結城鄉關系的紐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更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7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 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教育部電子商務教指委副主任陳進認為,隨著縣域商業建設,以及農村直播電商的興起,農村電商將迎來一場大變局。
最近,陳進在云南、安徽、江西、廣西等地的綜合體市場、市場集市和便民服務中心做了縣域調研,發現縣與縣之間差距較大,有的縣很發達,有的縣相對落后。
在新型業態模式發展時期,縣域經濟的發展需要數字化來實現。在數字化中,直播電商可以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讓工業品走進農村市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業品下行;二是把農產品賣到城里去,也就是農產品上行。
近年來,在農村電商中,農產品直播表現搶眼。據大數據監測統計,2020年農產品直播達到1000億元左右規模。通過調研,陳進發現在縣鄉村三級,隨著直播平臺越來越多,內容已經從傳統的直播賣貨,發展到現在旅游推介等方面。
在手機里各式各樣的直播間中,只要點點屏幕的按鈕,那些擁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就能跨越山海來到手邊。在主播賣力的吆喝背后,在一筆筆交易穩定進行的背后,隱藏著的是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產業密碼。
今年8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將2800多個縣分成了三種類型,即基礎型、增強型和提升型,并提出到2025年,打造500個左右的縣域商業“領跑縣”,90%的縣達到“基本型”及以上商業功能。
《計劃》從7個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其中包括,發展農村直播電商,提升助農增收能力。近年來,直播電商成為電商主要增長點。《計劃》提出利用電商進農村現有園區設施,打造一批縣域直播電商基地,培育農村直播網紅和“土特產”品牌,促進農產品上行和農民增收。
而新型業態模式,通常會帶來新的問題。當前,直播電商門檻偏低,只要有一部手機,在平臺上進行注冊,誰都可以當主播。所以,要綜合施策助力農村直播電商人才振興,出臺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積極開展電商人才培訓培養與優秀人才引進,為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持續培養和輸送直播專業人才。同時也要開展立體式的直播電商監督管理工作,避免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和虛假宣傳。可以從教育培訓、行業自律、市場監管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保障縣域直播電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系統來看,農村電商發展是多元的、立體的、系統化的工程,涉及產業布局、產業鏈開發、物流鏈打造、品牌運營、數字化人才體系建設培養等多個環節。而農村電商市場潛力也遠未被激發,需要更多的“頭部主播”身體力行,將個人影響力與鄉村品牌和產業帶深度綁定,助力鄉村振興。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