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新:重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助力鄉村振興
2024-12-1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助力區域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日前,首屆息縣鄉村振興學術交流會在河南省信陽市息縣成功召開。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會議主題為“耕地保護與鄉村振興”。會議聚焦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耕地保護及鄉村振興等核心議題對鄉村振興的新機遇與新路徑進行探討。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照新圍繞“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與策略”的主題,深刻闡述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內涵、發展路徑以及健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張照新研究員在會上作主題報告
張照新指出,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一環。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鄉村產業不僅承擔著農業生產的重任,還需要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鄉村社會的全面轉型。鄉村產業發展質量的提升,是實現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村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
在報告中,張照新進一步剖析了鄉村產業體系的構成及其發展重點。首先,鄉村產業的構建不僅要依托傳統農業,還要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聯動,構建多元化的產業鏈。鄉村產業體系的核心應當是農業現代化,但也要涵蓋鄉村產業鏈條中的多個環節,包括農業生產、農村制造業、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2021年,《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產業融合為核心,推動農業的“多功能性”實現。張照新強調,鄉村產業不僅包括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還應注重農產品加工、鄉村服務、鄉村文化的開發,以及農業與生態環境、農業與旅游等多產業的結合。
現代化的大農業體系不僅僅依托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還要結合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先進裝備等力量。張照新表示,現代化農業的核心在于“大農業”和“現代化”的結合。“大農業”是指通過整合海洋、森林、微生物、植物工廠等多元資源,形成一個全產業鏈的農業系統;而“現代化”則是指采用現代技術裝備和組織體系,使得農業的各個環節能夠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與生產。通過現代化的大農業體系,可以提升農業產業鏈的效率,擴展價值鏈,推動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
張照新指出,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重構,已成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農業產業鏈的重構意味著要從初級農產品生產向深加工延伸,增強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要通過創新供應鏈管理,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供應鏈的現代化還要求能夠做到高效、精準、及時和可靠,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和自然環境挑戰。在價值鏈方面,張照新認為,農業產業鏈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農產品本身的價格上,更體現在附加值的創造和分配上。通過構建更加包容、創新的價值鏈,能夠實現農業的跨界融合和多元價值的開發,例如通過智能農業、綠色農業等新的生產模式,推動鄉村產業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此外,農村不僅僅是生產的基地,更是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源泉。張照新強調,農文旅融合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在這一過程中,鄉村應當挖掘其獨特的農業資源和文化遺產,結合現代的文化、藝術、旅游管理等要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產業品牌。鄉村旅游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也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途徑。此外,鄉村文化的傳播、農業與生態環境的結合、農村手工藝品的開發等,也都是農文旅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照新在報告中還提到,盡管鄉村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縣城是否可以被納入鄉村產業體系的討論。傳統觀念中,縣城更多地被視為城市,而非鄉村產業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縣城的現代化進程,縣城的產業功能和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部分縣城已具備了現代制造業、信息產業等功能,是否將其納入鄉村產業體系,值得深入思考。其次,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解決城鄉之間的資源流動、產業對接等問題。縣域經濟與鄉村產業的關系復雜,如何確保資源、政策、資金能夠合理流動,避免城鄉二元結構的固化,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難點。
盡管面臨挑戰,張照新認為,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投入,鄉村產業必將在多方面實現突破,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鄉村產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從單一的生產型向綜合發展型轉變,在促進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實現全面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