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輛賓利車三年六大修卻病根難除
臺州人劉萬全(化名)萬萬沒有想到,3年前花360多萬元買回的一輛賓利車,僅僅開了一個多月就染上“怪病”,正常行駛過程中車身會劇烈震抖。3年來這輛身價不菲的車子,前后經歷6次“手術”,“病情”卻一直沒能根治。而最近一次的“手術”之后,車身震抖現象反而更加嚴重,忍無可忍的劉萬全要求換車。
出乎意料 天價名車說壞就壞
“當時一咬牙買下這輛車,為的是給公司撐門面。沒想到事與愿違,為了給它‘治病’,3年來我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劉萬全動情地說,“真沒想到360多萬元的車子說壞就壞。”
2003年初,劉萬全決定添置一輛高檔車,想來想去,最后劉萬全選中了賓利,在他心目中賓利是世界級的頂級名車。當時賓利在大陸只有深圳一家經銷商,劉萬全特意趕到深圳佳鴻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看車下訂單,購買了一輛價值360多萬元的黑色賓利雅致R。當年7月,劉萬全提到了車,因此也就成了我省的首位賓利車主。
劉萬全并不否認,這輛賓利曾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榮耀,羨慕的眼神四處向他投去。然而這樣的榮耀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那時候車子才開了1600公里,有一次行車途中,車子轉彎時方向機突然發出異響。”突如其來的異響令劉萬全措手不及,一開始他還以為是車子磨合期的正常反應,可沒想到緊接著車身會在加速過程中震抖。
劉萬全說,他當時非常希望這不是故障。但是幾天過去了,方向機的異響聲和車身震抖現象愈發嚴重,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直覺告訴他,車子確實出現了故障。
三年六修 這輛賓利“怪病”難除
懷著復雜的心情,劉萬全接受了眼前的事實。2003年9月,劉萬全將這一情況電話告知了佳鴻公司。隨后,佳鴻公司立刻派出了維修技師趕到臺州,為該車進行了檢修。在更換了方向機的機件后,異響聲消除了,但是震抖的問題卻一時無法解決。當時技師只是初步確定是發動機傳動軸出了問題,需將車子運回深圳更換傳動軸。
由于路途遙遠,劉萬全當時沒有同意。2004年4月,劉萬全向賓利中國總部(香港)反映了這一情況,對方要求劉萬全將車子開到新開業的賓利中國上海維修站,由賓利廠家派來的技術主管指導檢查維修,并更換了傳動軸。本以為有廠家派出的技術主管親自“督戰”,故障一定能修好,可是劉萬全將車子開回家后發現,震抖的毛病依然如故。
2004年5月,經與賓利中國總部再次交涉后,劉萬全又將車子開到了賓利中國上海維修站。賓利廠方的技術主管檢修后確認該車存在故障,據此佳鴻公司同意將該車的保修期由原先的兩年延長到三年。這一次檢修中,維修站為該車更換了液力變距器。
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2004年11月,萬般無奈之下的劉萬全只得再一次將車子開到賓利中國上海維修站。這次維修站將變距器和變速箱來了個徹底更換。車子開回家后,劉萬全發現震抖問題確實沒了。然而好景不長,2005年1月車子再次出現震抖。5個月后,該車又被動了一次大“手術”,換上了新的變距器和行車電腦。
今年5月,在車子平安行駛了4000公里之后,老毛病又一次發作。這一次,賓利廠家派出了一位外勤支援工程師負責維修。這一次車子被換上了一個特制的變距器,但震抖癥狀還是未能解除。
喪失信心 車主無奈提出換車要求
“這輛車先后換了這么多的部件,震抖的毛病還是沒能治好。”劉萬全無奈地說,從一開始對賓利甚是尊崇到如今的失望,其中的滋味一言難盡。
劉萬全告訴記者,這輛賓利車經歷最后一次“手術”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不少。現在,只要車速一沖上80—90公里/小時,整個車子就會劇烈震抖,而且比原先更為頻繁。此外,震抖時還能清晰地聽到像是金屬片摩擦撞擊而發出的聲音。“這樣的車子哪還敢開啊?萬一出了事故怎么辦?”劉萬全說,自從今年5月份以后,他就再也沒開過這輛車。
“因為故障一直沒有根除,這輛車3年來我基本上沒有正常使用過。雖說保修期內免費維修,但是為了修好這輛車,我還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劉萬全說,他曾多次向佳鴻公司以及賓利中國總部反映過這輛車的問題,但對方每次都答應為其檢修并向廠家匯報,結果是修了一次又一次。
“一次又一次,一直這么修下去總不是辦法吧?”劉萬全說,他已經無法忍受對方這樣的處理方式。今年9月,劉萬全與佳鴻公司以及賓利中國總部進行了數次交涉,并以書面形式明確提出了換車要求。但是,賓利中國方面最近一次的回函,對換車一事避而不談,而是要求劉萬全進行配合,對車子再做一次全面檢查。
責任在誰 賓利方面大打“太極拳”
“由于牽涉的公司多,經手的人也多,這輛車子的問題非常復雜,這也給目前的處理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11月28日,佳鴻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肖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是車子自身的質量問題,那就是廠家的責任,他們會幫助車主退車。但如果不是車子自身的質量問題,那么就有多種可能性,要么是維修不當造成的,要么是使用不當造成的。3年當中修了這么多次,參與維修的人員也換了好幾撥,要查明故障真相已經非常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佳鴻公司認為已無法處理這件事情,只能讓賓利中國總部出面來解決。
此前,賓利中國總部給劉萬全的一份回函聲稱:“2003年自雅致R推出后廠方接獲相同的投訴不多,收集到的資料亦有限。”劉萬全覺得,賓利方面的這種說辭,實際上是否認車子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事實上他從來沒有在非正常的狀況下駕駛該車,使用不當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況且,幾乎每次維修的結論都不一樣,劉萬全對賓利方面的技術實力產生了質疑。“如果不是質量問題,為什么每次都需要更換部件呢?”劉萬全認為,既然是賓利方面的問題,佳鴻公司、賓利中國總部、廠家,至少得有一家公司站出來負責。但是現在,找了佳鴻公司卻說要找賓利中國總部,找了賓利中國總部卻說要先向廠家匯報,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解決。
賓利表態 請求最后一次維修機會
佳鴻公司的肖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后,當即表示會立刻向賓利中國總部匯報。至于能否換車,他說要等公司調查并商量后才能決定。11月29日,賓利中國總部致電劉萬全,請求給他們最后一次維修機會。
“他們告訴我說,要給我的車子再做一次全面檢查。如果還是修不好,雙方再做進一步協商,可以考慮換車。”劉萬全告訴記者,因為有了新聞媒體的介入,這一次賓利中國總部的態度非常好,還答應會把書面承諾寄給他。而以往每次交涉,都是劉萬全主動找對方。
“經歷了這么多次維修,從內心說我已經對賓利方面失去了信心。”劉萬全說,他正在考慮是否答應賓利方面的要求。這輛賓利車最終能否徹底解決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
名車為何沒有名牌服務
可以接受壞學生犯幾次錯,卻不能容忍好學生犯一次錯,這樣的邏輯在我們的消費生活中同樣存在。在大多數消費者眼中,身價數百萬元的賓利車理所當然是好學生,即便是犯一次錯被揪出也是難以接受,更何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當賓利犯下了連“壞學生”都不該犯下的錯誤時,消費者的心理底線無疑正在受到挑戰。
賓利目前在大陸的銷量只有1000臺,在浙江的銷量只有幾十臺。用賓利方面的人士來說,他們(車主)都是最尊貴的客戶。但是我們在劉萬全的經歷中,卻沒能找出這樣的尊貴。3年時間修了6次車卻仍然沒修好,為了修好車劉萬全耗費了大量精力,相信即便是幾萬元的普通車主也會無法忍受。
而在此前的今年9月,浙江先后發生過80多萬元的奔馳越野車和375萬元的法拉利車主的維權事件。與只賣幾萬元的車相比,對賣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的車來說,消費者有更高的期待無可厚非。現在普通車都能享有較好的服務,在人們的心目中,名牌車更應該有名牌的服務,然而一系列事件告訴我們,似乎名牌車并沒有這樣的特殊待遇。不知是名車自身的嬌貴,還是廠商的身段較高,亦或是名車本身就沒有給售后服務或維修留有更多的余地?發生這樣的事實在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