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9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日召開2012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光金就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解讀時指出,父母的背景條件對大學畢業生收入有一定影響,就是說對就業的質量有一定影響。
陳光金針對大學生就業輿論熱點話題進行了解讀,就大學生就業“拼爹”、拼專業現象,他指出,“從調查來看,至少對于985高校的大學生來說,父母的背景條件對于他們的就業影響總體上不顯著,不過對大學畢業生收入有一定的影響,就是說對就業的質量有一定影響。”
“我們國家這些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陳光金特別指出,2011年三季度失業人員比重52.3%,就業新增比例比較少,在新成長失業青年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47%。“今年總的來說,形勢還是有所好轉,過去有些年份可能高校應屆畢業生占新成長失業比重有些年可能高過了50%。”
陳光金介紹,中國社科院就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主要針對985高校學生,“從這個調查來看,大學生就業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首先男性比女性具有一定的優勢。第二,男性畢業生比女性畢業生更有可能進入國有部門,但是進入外資企業機會上沒有性別差異。另外,黨員畢業生的就業率低于非黨員,就是黨員畢業生有可能準備進一步深造,另外黨員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的比率高于非黨員。”
陳光金稱,“與本科畢業生相比,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屬于畢業狀況更高一些,而且找工作的時間更長一些。從就業構成的部門來看,學歷越高進入國有企業的機會越大。”他指出,985高校畢業生進入國有企業遠遠高于一般大學生的平均水平,根據全國抽樣調查數據,只有20.4%80后大學生第一份工作是國有部門,而985高校畢業生在國有企業當中占48.3%。
陳光金還提到,有一些很復雜的因素在影響大學生就業,“比如可能學習特別努力的人,可能家庭條件、社會資本方面都有一些不足,反過來,那些可能更多的關心社會參與、更多的關心外語和其他學習的人,他們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社會資本條件。”陳光金坦誠,學習成績對于工作選擇有一定影響,如成績好的更可能進入國有部門,外語水平高的更有可能進入外資部門。(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