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采集的豬肉是普通豬肉,標準完全符合國家無公害豬肉的標準,但作者卻用‘綠色豬肉’的標準去判定,結論肯定是錯誤的。”
早報記者 吳志剛
近日,一條題為“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發現南京市場上豬肉鉛超標率達38%”的微博引發網友關注。早報記者16日22時許從南京市委宣傳部獲悉,經調查,該網友引用的文章中所使用的食品安全標準存在差錯,導致結論錯誤。該論文作者已承認引用標準錯誤,南京市豬肉并不存在鉛超標的問題。
實名認證微博“舉報”
16日7時,網友“環保董良杰”發微博稱:“南京農大動物學院研究員隨機檢測南京市場上豬肉,發現南京豬肉鉛超標率達38%。”之后還有一段短評:“鉛超標可致暴力、降低智商。鉛在食物鏈上傳遞,豬變更蠢無所謂,人吃多了會變得兇狠又愚蠢。”因為該網友系微博實名認證用戶為“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杰”,短時間內這條微博就被大量轉發。
據介紹,該微博發布后,立即引起“南京發布”注意,并迅速上報市政府,多個部門立即介入調查。
論文作者張冠李戴
據調查,引發爭議的論文是由南農大動科院研究生于2011年7月25日撰寫。該名研究生在南京部分超市及農貿市場購買了13份鮮豬肉,每份約100克,經其實驗室購買的微波消解爐消解后,用該學院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進行測定。分析數據表明鉛含量最大值為每千克0.131毫克,參照農業部《綠色食品肉及肉制品》給出的鉛限量標準每千克0.1毫克,得出了 “南京部分豬肉中存在一定的鉛超標現象,超標率達38.46%”的結論。
南京市委宣傳部稱,該論文存在明顯問題。首先,檢測實驗室不具權威性,該實驗室是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畜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相關儀器設備未經法定部門計量認證,也未通過質量機構認證,本次采樣未按規范實施,且樣本量過少。其次,研究論文結果判定依據引用不當。該研究采樣13份,鉛含量最高值每千克0.13毫克,作者判定結果是錯誤地引用了綠色食品“肉及肉制品”標準,即豬肉鉛含低于每千克0.1毫克。而按照國家鮮畜肉衛生標準,豬肉鉛含量不得超過每千克0.2毫克,應為100%合格。
“作者采集的豬肉是普通豬肉,標準完全符合國家無公害豬肉的標準,但作者卻用‘綠色豬肉’的標準去判定,結論肯定是錯誤的。”一位專業人士稱。
據了解,論文作者及所在學院均承認論文結論錯誤,“由于本人對豬肉質量標準缺乏全面了解,從而得出這一錯誤結論。正確結論應為‘南京市此次抽檢豬肉全部符合無公害豬肉的標準,61.54%符合綠色豬肉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