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訊 11月16日消息,網友今日微博爆料有科學研究稱六味地黃丸重金屬積聚。經新浪財經查證,廣東中醫藥大學遲玉廣博士等人于2011年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現代食品科技》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部分產地的六味地黃丸中,存在鉛、鎘和銅元素不同程度的超標問題,人體服用后可能產生健康風險。
六味地黃丸重金屬積聚 人體服用有健康風險
這篇名為《六味地黃丸中四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分析及其健康風險評價》的研究報告,以遼寧、安徽、湖南、廣東和河南等五個不同產地的六味地黃丸中四種重金屬元素含量為檢測對象。
檢測分析結果顯示,“通過計算人體服用藥品后的健康風險評價指數,得出五個產地的六味地黃丸中,鉛元素處于安全水平線附近,人體服用后存在產生健康風險的可能性。遼寧產六味地黃丸中鉻也有服用后存在健康風險的可能性。”
報告稱,“五個產地的六味地黃丸中鉛的含量只有廣東未超標,其他均存在少量超標。河南產的六味地黃丸中鎘元素含量稍高于國家標準,其他均符合國標。遼寧和安徽產的六味地黃丸中銅含量有較嚴重的超標,分別是國標的2.5和3.4倍,應該予以重視。”
新浪財經撥打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辦公室電話,一直沒有人接,故無法與遲玉廣博士取得聯系。
重金屬污染或致相關上市公司銷售下滑
據了解,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酶等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器官中累積,造成慢性中毒。而中藥作為尋常百姓治療和保健的常用藥材,安全性至關重要。
有業內分析師就指出,此次六味地黃丸被爆出重金屬含量存在健康風險或導致消費者轉向其它藥物,相關公司六味地黃丸銷售存下滑風險。
經新浪財經研究中心粗略統計,A股上市公司中生產六味地黃丸的知名企業有8家,其中佛慈制藥、九芝堂、同仁堂六味地黃丸占主營收入比重較高,預計負面影響將更為明顯。
針對六味地黃丸存在重金屬安全風險的相關問題,佛慈制藥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六味地黃丸都經過藥監局檢測,鉛含量也在檢測范圍內,各項指標都是正常的。
另外幾家生產六味地黃丸的企業中,九芝堂辦公室人員告知相關負責人開會,不方便接受采訪;廣藥白云山尚未回復采訪要求,同仁堂對外宣傳辦公室電話則無人接聽。
中藥重金屬超標亟待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今年3月和10月,香港衛生署兩次查出內地產中成藥重金屬超標,有媒體統計,近三年,香港共發生15宗中成藥重金屬超標事件。值得深思的是:盡管有相關生產企業回應稱兩地標準不同,高頻率發生中藥重金屬超標原因只是表面上的標準不同造成的嗎?
某中醫院大夫稱,以往來看,開的最多的藥就是六味地黃丸,其次是金貴腎氣丸,因為藥理不通,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金貴腎氣丸不能完全取代六味地黃丸,所以目前六味地黃丸還在開。
網友“金匱天宮”認為,中藥的平常使用可以注意,哪怕炮制都可以規范甚至親自動手,可如果藥源出了問題,卻是不可能親自去種了。而中藥在環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怕是難以獨善其身了。
“生態文明建設”已被寫入黨章,相關環境保護、藥品安全控制更應引起重視,有關部門及企業不應以符合藥監局檢測為由忽視藥品安全問題,中藥材及中成藥的采集、運輸、加工等生產過程應該加強控制,防止污染,莫讓我們的傳統中藥變成致命毒藥。(明明 王茜 國麗 發自北京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