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過“保質期”還能吃嗎?
2022-07-2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一天到晚就會亂買東西,買了又不吃。看看這兩大袋酸奶又過期了,這不是浪費嗎!”李伯伯一邊收拾冰箱,一邊叨叨著自己的女兒。
保質期是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最關注的信息。許多人把它當作了“安全保障”,覺得“沒過期”就安全,“過期了”就有害。
那么,沒過保質期的食物就不會壞嗎?今天二十四點過保質期的食物是不是零點零一分就不能吃了?保質期真的能準確衡量食品安全性嗎?保質期又是誰定的呢?為什么同款食品,不同的廠家保質期不同?
食品保質期的定義
《食品安全法》對食品保質期有明確表述,指的是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貯存條件”一般指包裝上說明的溫度、濕度、光照等保存條件,且是在沒拆封的情況下,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而保持的“品質”不僅指食品的安全性,還包括食品的感官質量、營養價值、色澤和風味等。即在某個時間范圍內,食物能夠保持原本的狀態,而在這個期限之外,食品會看起來不新鮮、干癟,乃至變質。
“保質期”并不一定是安全指標
每一種食物都有多種屬性,比如外觀、顏色、口感、味道、安全性等。當我們說一種食品“合格”的時候,指的是它在各方面都符合我們的要求,或者說各方面都符合食品生產者對消費者的承諾。
所以,哪個指標最容易變得不合格,那么“保質期”就是保的哪個指標。比如熱灌裝的酸性食品、水活度很低的食品、罐裝食品、無菌包裝的食品、冷凍食品等等,這些食品中細菌和霉菌無法生長,所保的“質”就是風味和口感,即使過期了,也不會變得不安全。
而那些生鮮的食材,以及沒有完全殺菌的食品,如果沒有完全抑制細菌生長的措施(比如冷凍、真空、防腐劑等),“變質”的原因就往往是細菌生長。在超市里,放在冷藏柜里賣的食物基本上就是這一類。
食品的變質是一個連續漸變的過程。“保質期”是指在那個期限內,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這是廠家的一個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會保證,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負責;而過了保質期,并不意味著就壞了,只是廠家不再擔保。就像買電器,保質期可能是一年,并不意味著一年之后就壞了是一樣的。差別在于,食品是一次性消費品,我們完全可以在保質期內吃掉它,從而避免過期后“萬一變壞了”的風險。
食品保質期誰來定?廠家
那么,問題來了:食品保質期到底是誰定的?答:廠家。
保質期由廠家根據生產的食品特性、加速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相當于企業針對產品對消費者給出的承諾——在這個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食品能夠保存多長時間,跟食品的種類和配方有關,還跟生產工藝密切相關。同一種食品,技術好、生產規范的廠家可以實現更長的保質期。
當許多人聽說保質期是廠家自己定的,自然的反應就是“那廠家亂標保質期怎么辦?”實際上,保質期是告訴消費者“我保證這個產品是合格的”。如果不合格,那么廠家要被罰;如果造成消費者受害,那么廠家要賠償。但是,如果過了保質期,那么產品出了問題,廠家就沒有責任了。
需要注意的是,“保質”的前提是需要遵循廠家的保存要求。否則,在保質期內食品也可能變質,而廠家也沒有責任了。比如鮮奶保質期兩周,是指沒有開封而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已經開蓋,或者放在室溫下,那么就可能很快變質,而廠家對此也沒有責任;再比如餅干,在保質期內不開袋的話可以保持酥脆,但是如果開了袋,環境又比較潮濕,就會很快受潮變軟,很難吃了。這種情況下,也不能追究廠家的責任。
還有些食物在保存過程中,會出現化學變化,比如氣味發生變化,如發生餿味、酸味等,這種情況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還有一種情況是,食物發生了生物變化,主要是食物中微生物繁殖以及微生物分泌的毒素污染了食物,導致發生霉變,這樣的食物就要立即扔掉,萬萬不能再入口。
生活中常見食品的“保質期”
1.蛋類。沒有固定的“保質期”,3~5周一般都沒有問題。雞蛋最好冰箱保存,常溫保存時,雞蛋質量下降的速度比在冰箱保存快得多,最好盡快食用。
2.肉類。魚肉、牛肉、豬肉、禽肉等新鮮肉食,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天。肉買回家后,如果不冷凍保存應盡快煮熟,熟肉冷藏時間稍長些。
3.米面。米面的“保質期”常溫情況下是6~12個月。如果是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溫、潮濕的地方,在儲存條件正常的情況下,則可以延長到24個月。
4.面包和糕點。面包、糕點這類散裝食物,冬季“保質期”一般是7天,春秋為3~5天,夏季只有1~2天。因為這類食物富含水分,如果保存不當,很可能隔天就發霉,不能繼續吃了。
5.食用油。在未開封的狀態下,一般食用油的“保質期”是18個月。一旦開封后,食用油的“保質期”就會縮短,3個月內食用完是最好的,最好避光保存。
這幾種食品沒有“保質期”
你知道嗎?有些食品是沒有“保質期”的,即使存放很久也可以繼續吃
1.蜂蜜。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真正的蜂蜜是沒有“保質期”的,即便長時間儲存也不易出現發霉變質的現象。雖然市面上售賣的蜂蜜都標有明確的“保質期”,這是因為國家規定食品必須標明食物有保質期,而蜂蜜的“保質期”大多為兩年。蜂蜜中含有0.1%~0.4%的抑菌素,幾乎沒有水分,生活環境中存在的細菌也幾乎很難滋生。密封好的蜂蜜放在陰涼干燥處,一般是不會變質的。保存得當的蜂蜜本身并無“保質期”,但有一個前提,蜂蜜不能是勾兌的假蜂蜜,且要足夠成熟。
2.食鹽。食用鹽在制作過程中會出現氯化鈉和化學物質,這樣就能有效維持“保質期”。因此,無論是什么鹽,一般都不會過期,只不過會因為儲存不當而出現潮濕結塊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繼續食用。
3.固體糖。固體糖類結構內部水分少、滲透壓強,不利于微生物生長,不易污染,因此不容易變質,也沒有“保質期”。但是糖容易吸收濕氣,如果放置不當,性質改變就會被微生物污染。如果放在陰涼環境下,避免高溫、高濕環境,一般能保存很長時間,建議盡量將糖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儲存。
4.高度白酒。高度蒸餾白酒,特別是糧食釀造的高度白酒是沒有“保質期”的,如果保存得當能夠放很多年。俗話說“酒是陳的香”,純糧食釀造的白酒,在儲存過程中微生物會繼續發酵,味道會越來越醇厚綿柔。
5.老陳醋。據國家規定,酸度在4.5g/dL以上的老陳醋是可以免標保質期的,醋度到了這種程度,pH值過低可以明顯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雜菌污染,也能達到長期保存的作用。但是陳醋一旦開封后,難免會受到外界溫度、空氣的影響,如很多家庭一般會將陳醋放在爐火旁邊,這時溫度比較高,醋也容易暴露在空氣中,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就容易過期、變質。建議將陳醋密封放在陰涼避光處,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永久保存,若是陳醋液體變渾濁、有沉淀物或是口感異常,則說明醋已經變質。
6.干黃豆。黃豆在曬干之后,其中所含有的水分很少,如果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可以保存更長時間。但是,如果黃豆的表面有明顯的霉變現象,而且帶有霉味或其他的異味,說明黃豆已經沾染上了黃曲霉毒素,建議不要再吃了。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