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民警在武漢市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維護運行中心值班攝影:記者魏徠
圖為:監控系統拍下“12·1”爆炸案犯罪嫌疑人王海劍攝影:記者魏徠
昨日下午,武漢市市長唐良智按動按鈕,開通武漢全數字智能化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全市25萬只“智慧之眼”正式上崗。市領導胡緒鹍、趙飛、劉立勇等參加了開通儀式。據介紹,武漢因此成為全國首座開通全數字智能化城市視頻監控網的城市。
昨日系統開通前,通過了由兩院院士李德仁、工程院院士趙梓森等組成的專家組的評審。
早在20年前,視頻監控已開始應用在城市治安、交管領域,但全數字化、高度智能化的城市視頻監控網建成啟用,在全國尚屬首次啟用,在世界上也屬領先水平,得到公安部專家的高度評價。它不僅能夠“看”,而且會判斷、能“思考”,可自我維護,還能“發號施令”。
記者應邀前往該系統運行維護中心,見識了它的神奇之處:大屏幕地圖上,密布著“智慧之眼”,輕觸一只“眼睛”,即彈出該攝像頭拍攝的實時影像,影像自動跟蹤捕捉人員運動狀態。
工作人員介紹,可對攝像畫面預設參數,一旦拍攝區域內參數超出正常值,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不僅能發現火災、倒塌、爆炸等異常,還能發現人員異常聚集、劇烈運動,比如逃跑、追逐、斗毆,“智慧之眼”都能第一時間向指揮中心“報告”。
除了偵查破案,該系統還面向民用,如安裝在地標路段、中心廣場、風景區的80多個全景高清探頭,將提供實時影像,上傳互聯網,提供“網上游武漢”。
“智慧之眼”看見追逐會自動報警
25萬只攝像頭織成“天網”保江城平安,幫助破獲“12·1”建行網點爆炸案等一批大案。
細心的市民發現,今年來江城街頭新出現不少電桿,電桿上掛著球形攝像頭和一個小鐵盒,鐵盒上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字樣,它們是守護城市平安的“智慧之眼”。前天下午,記者走進武漢市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維護運行中心,探究“智慧之眼”的神奇之處。
看得最遠的“眼睛”在龜山電視塔頂部
武漢市城市視頻監控系統是國內第一個全數字化智能城市視頻監控網,雖然探頭數量不是全國最多,但控制軟件系統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維護運行中心,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屏幕。像智能手機一樣,該系統使用全觸控屏幕操作。大屏幕的背景是一張武漢地圖,隨著手指推拉、拖移,地圖上顯示出一只只“眼睛”。
工作人員點開一只“眼睛”,漢口火車站廣場的影像跳了出來。撥動手指,那只攝像頭旋轉起來,還有40倍變焦放大功能。站得高,看得遠。該市站得最高的一只“眼睛”,位于龜山電視塔頂部,海拔210米。
目前,“智慧之眼”大規模運用高清攝像機,共建有市級監控眼5000個、區級監控眼2萬個,社會單位按統一規劃自建的監控眼22.5萬個。武漢市公安局巡警處巡邏警車的攝像頭已接入該網,分局巡邏車也將全部接入。此外,“智慧之眼”還安裝在該市29個進出城路口的201個車道,可自動識別記錄車牌、拍攝駕駛員頭像。
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幫警方破獲大案要案
今年以來,隨著視頻監控系統部分投入試運行,在偵破案件、震懾犯罪上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據統計,武漢警方已借助該系統破獲街頭盜搶案件500多起,成功破獲了“9·22”硚口三尸案、“12·1”建行網點爆炸案等一批重大案件。“12·1”建行網點爆炸案發當天,犯罪嫌疑人王海劍的逃跑路線被“智慧之眼”記錄下來:制造爆炸后,他戴白色頭盔騎著一輛白色摩托車逃離,先逃進珞雄路,到新竹路,由關山大道先后經過凌家山北路、光谷大道、凌家山南路、關南四路、高新二路,逃往三環線……狂奔16公里,歷時17分鐘。幾十只“眼睛”拍下王海劍的身影,為破案立下第一功。
就在昨天上午,專班民警通過“智慧之眼”分析摩托車運動軌跡,在東西湖陳家墩抓獲7名“飛賊”,繳獲飛車搶奪作案用的摩托車3輛。
該系統不僅能幫助警方破案,還可幫助市民尋找走散的親友、遺失的物品等。作為武漢建設“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該系統同時面向民用服務,如安裝在地標路段、中心廣場、風景區的80多個全景高清探頭,將提供實時影像,提供“網上游武漢”。
智能識別斗毆并報警看不見了會催促維修
武漢城市視頻監控系統之所以被稱作“智慧之眼”,是因為它不僅能“看”,還能夠分析判斷、自動識別異常并報警。
監控器顯示的一座大樓門前,不時有幾名行人路過。畫面上,三五名行人的影像上閃爍著綠色,直到離開鏡頭。工作人員可事先設定畫面上人員正常的運動速度、數量等數值,如果數值異常,“智慧之眼”就會向指揮中心報警。這樣,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聚眾斗毆等突發事件,還能“發現”火災等突發災害。
25萬只“眼睛”一眨不眨日夜無休,若“用眼過度”發生故障,“智慧之眼”系統可以自我判斷并催促維修。目前,“智慧之眼”的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視頻監控,已成為世界各國反恐、治安防控的強大手段。倫敦攝像頭至少有450萬個。對于密集監控是否侵犯隱私,有關專家稱,監控探頭如果是安裝在公共場所、為公共安全服務,并不侵犯個人隱私,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