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3.88次、3.66次、4.5次,盡管存貨周轉率出現了增快的趨勢,但與行業13.87次相比,有很大差別。
技術創新方面,公司(包括子公司)目前兩項發明專利都是在2009年之前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2010年之后再沒有更新;最新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日期也是在2011年4月。”
“如果人類失去聯想,那只會剩下神舟。”深圳市神舟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不僅有扎根PC產業的雄心,而且還有經受失敗洗禮的韌勁。2012年7月31日,在經歷3次失敗后,終于通過了創業板發審委的審核。神舟電腦此次擬發行82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8.2億股,將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一股獨大的吳海軍的執著最終贏得了資本市場的回報。按神舟電腦發行價13.9元/股計算,上市后的吳海軍個人賬面財富將超過90億元。而IT教父柳傳志的賬面資產,也只有40億元。
神舟電腦的IPO申請文件顯示,其去年IPO被否的“三大硬傷”,已經在2011年獲得了“質的”改善。然而,神舟電腦卻未能贏得投資者的青睞,且質疑不斷:在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證監會質疑的2009年和2010年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巨大差異的問題,在2011年竟然出現了很大的轉變。是“美化”財務報表,還是PC行業變化太快?
一年“治愈”三硬傷
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的信息,神舟電腦2011年3月第三次IPO未成功的原因有三:凈利潤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存在明顯差異;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毛利率卻逐年上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緩慢。
“同樣的產品、同樣的經營策略、同樣的銷售策略。新版招股書中,遭到證監會質疑的問題卻出現逆轉,不得不令人質疑。”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因此,外界對于公司“美化”財務報表的質疑鋪天蓋地。
新版招股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報告期內),神舟電腦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386萬元、2625萬元、2.4億元,波動劇烈。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28億元、2.56億元和2.97億元。證監會質疑的2009年和2010年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巨大差異的問題,在2011年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公司對于2009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的解釋是“存貨和應收賬款快速上升”。然而,外界卻對公司當年存貨中,準系統在整機和配件銷量沒有大幅增長的同時,卻大幅增長了100%的異�,F象存有疑問。
存貨周轉率和毛利率方面。公司數字出現了一些變化,但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神舟電腦的情況依然讓人不容樂觀。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3.88次、3.66次、4.5次,盡管存貨周轉率出現了增快的趨勢,但與行業13.87次相比,有很大差別。
毛利率的問題更加嚴重。舊版招股書中,公司2009年的綜合毛利率為15.22%,這一數字要明顯高于國內同行業10.18%的綜合毛利率均值。與此同時,還高于聯想、宏碁和華碩。
“無論是銷量、產品定位,還是議價能力和品牌運營,神舟電腦都要弱于聯想、宏碁和華碩,但毛利率卻高于這些公司,這就是問題�!鄙鲜鐾顿Y經理表示,“更逆天的是,在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神舟電腦的綜合毛利率在2010年還增長了0.59%,達到15.81%�!毙掳嬲泄蓵�,公司綜合毛利率雖回落至15.55%,但仍然高于聯想、宏碁和華碩。
最后一點關于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下滑的問題,證監會曾表示,神舟電腦2010年營收增長主要來自電腦零配件銷售,這可能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舊版招股書顯示,2010年公司電腦收入僅同比增長1.5%,而同期電腦配件收入增長便接近三成。而在新版招股書中,神舟電腦主營業務出現了突發猛進的變化。2011年電腦整機銷售收入達到41.78億元,同比增長27%,而電腦配件收入增幅僅為13%�! �
創業板特質欠缺
神舟電腦的品牌定位是“平民化”、“買得起”,但這不足以推脫公司在研發、創新方面需要做的工作,畢竟公司是申請在創業板上市。只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低端”多次出現在被采訪對象用來形容神舟電腦的詞匯中。
“目前最主要的國內計算機制造廠家之一,主要產品包括各種筆記本電腦、臺式機以及電腦配件等�!边@是神舟電腦在招股書的自我介紹。按照證監會相關規定,公司所處的計算機行業隸屬于“信息技術業”大類下的“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制造業”。
“雖說信息技術行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之一,但公司所從事PC整機制造已經不能算高新技術企業。”上述人士表示,“這個行業產業鏈涉及準系統生產、整機生產、品牌營銷、代理銷售和終端銷售。聯想、戴爾、惠普、宏碁等公司在產業鏈中都有所側重,但神舟電腦卻是全產業鏈覆蓋。這樣的做法可能變成‘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的情況�!�
神舟電腦在自我介紹中,花了不少篇幅介紹自身在技術創新、品牌、成本控制、營銷、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優勢。然而,記者發現,公司在這幾方面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
技術創新方面,公司(包括子公司)目前兩項發明專利都是在2009年之前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2010年之后再沒有更新;最新一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日期也是在2011年4月。業內人士認為,專利技術的情況顯示出神舟電腦技術實力比較薄弱、新產品開發速度緩慢、整機產品更新換代難度較大。
而在品牌和營銷方面,神舟電腦則完全無法與聯想、戴爾、惠普、宏碁等對抗。此外,人才方面,公司出現了高學歷人才流失的情況。2010年,神舟電腦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人數為928人,但2011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21人,少了207人,占比也從27.3%降至21.7%,很明顯,這部分學歷的員工應該屬于研發和技術領域的高學歷人才。與高學歷員工數量減少不同,公司大專以下學歷的員工人數相比2010年增加了132人。這樣的微妙變化或許就是公司技術研發停滯不前的原因。
實力派PE護航
投資者感到非常疑惑:面對種種質疑的神舟電腦為何還能成功過會?在不少金融界人士看來,答案或許就在公司第三次IPO失敗后,花錢投資該公司的兩家私募基金(PE)身上。
新版招股書顯示,2011年3月神舟電腦過會失敗以后,于當年8月24日引入了兩個外部投資者——重慶泰豪渝晟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稱“重慶泰豪渝晟”)和天津睿銀精誠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天津睿銀精誠”)。兩家公司均以6元/股的價格,分別耗資4800萬元和600萬元,認購了神舟電腦1.08%和0.14%的股份。
持股比例雖不多,但其中一家PE的來頭卻不小。
招股書顯示,重慶泰豪渝晟是在入股神舟電腦前20天(2011年8月5日)才正式成立的,其執行事務合伙人的普通合伙人為深圳市泰豪晟大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泰豪晟大”)。該公司的發起人是主板上市的泰豪科技和深圳市晟大投資有限公司;泰豪科技則是由泰豪集團、清華同方等發起成立的;而泰豪集團是江西省和清華大學“省校合作”的產物、當地最有影響力的投資控股集團,同時還是持有重慶泰豪渝晟25%份額的有限合伙人。
重慶泰豪渝晟的有限合伙人還包括重慶市政府獨資擁有的重慶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和重慶市江北區國資辦獨資擁有的重慶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指出的是,按照2010年每股收益0.35元計算,兩家PE的入股市盈率達到17倍。如果神舟電腦能夠進入發行程序,這個市盈率與深交所最新公布的創業板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制造業40.77倍的平均動態市盈率相比,還有不少獲益空間。
不過,若與全球電腦巨頭的估值相比,無論是發行價,還是二級市場的表現,神舟電腦應該會感到“壓力山大”。資料顯示,截至8月末,戴爾、聯想、聯想、華碩等公司的市盈率分別為6.7倍、16.43倍、7.07倍、11.44倍。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