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據悉,首批民營銀行牌照有望全國兩會召開前后“落地”。首批試點3至5家民營銀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獲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含“銀行”二字的企業已超過100家。但有關部門人士表示名稱獲核準不意味著牌照獲批,在考慮審批民營銀行牌照時,將重點考察各家申報方案中的風險控制、風險兜底機制。
A股市場上,民營銀行概念股去年曾被瘋炒,如今牌照將“落地”,有望再被炒作。可關注三類股。一類是直接申請為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第二類是以參股形式居多的上市公司;第三類則是大股東正在申請成立民營銀行。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據悉,首批民營銀行牌照有望全國兩會召開前后“落地”。首批試點的3至5家民營銀行,可能產生于目前呼聲最高的幾個熱點區域,如浙江、天津、上海、北京和廣東等。目前,在以上區域中,阿里巴巴集團、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內企業、深圳前海企業等備受市場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獲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含“銀行”二字的企業已超過100家。在春節假期后的幾天內,工商總局就核準了4家。
但是,有關部門人士表示:“名稱獲核準不意味著牌照獲批,民營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重要條件在于風險自擔。因此,有關部門在考慮審批民營銀行牌照時,將重點考察各家申報方案中的風險控制、風險兜底機制。”
盡管各民營企業申請熱情高漲,但是分析人士說,相對而言,作為行業龍頭的民營企業的申請可能會更受重視。“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人才配備等,龍頭民營企業無疑更具優勢。”
在地方兩會上,20多個省、區、市提出加大對民營金融支持力度。其中,福建、四川、廣西、廣東和內蒙古等地更是明確要爭取設立民營銀行。據了解,不少地方政府負責人進京拜會多個監管部門,為當地民營企業的申請“拉票”。
面對地方政府的“熱情”,有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地方政府、企業“冷思考”,充分考慮未來的業務定位、盈利模式等問題。
分析人士建議,應盡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民營銀行的進入和退出通道都要暢通。一方面,應鼓勵新生力量加入;另一方面,應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機構堅決關閉,以防止風險擴散和積累。
專家預計,盡管地方民營企業、民間資本爭取設立民營銀行的熱潮還將持續,但有關部門對民營銀行牌照審批將慎之又慎,試點規模或逐步擴大,唯有風險控制體系設計最優的申請方案才有望率先獲得牌照。
A股市場上,民營銀行概念股去年曾被瘋炒,如今牌照將“落地”,有望再被炒作。可關注三類股。
一類是直接申請為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比如已經確定名稱的蘇寧銀行背后的蘇寧云商;被稱為“民營銀行第二”的“荊州銀行”的主要發起人凱樂科技。
第二類是以參股形式居多的上市公司,主要為參股城商行或農商行、參股小貸公司、參股其他新金融公司。比如新湖中寶曾出資13.3億元購得溫州銀行13.96%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使得公司在溫州銀行中處于控股地位,有望主導溫州銀行的發展,同時寶新能源持有廣東南粵銀行14.01%的股份,是廣東南粵銀行單一最大股東。
而第三類則是大股東正在申請成立民營銀行,比如此前的紅豆股份,則有消息指紅豆集團確實在籌備蘇南銀行,此外,大東方的實際控制人上海均瑤(集團)、華峰氨綸的大股東華峰集團、以及宏圖高科、南京新百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江蘇南京三胞集團也正在積極申請成立民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