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生產者獲知汽車產品可能存在缺陷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組織調查分析;
――如實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報告調查分析結果。
進行調查分析的主要內容有:
(1)對售后信息進行專項歸集與分析。針對可能存在缺陷問題的汽車產品,通過多種渠道對產品售后信息進行迅速跟蹤采集與歸集分析。包括查詢歸集經銷商、4S店產品銷售信息和維修保養信息、消費者投訴信息、質量索賠信息、零部件更換信息、進口商信息、交通事故或火災信息等,進行初步統計和問題狀況現狀分析。
(2)對可能存在缺陷的關鍵部件(點)進行技術分析。根據可能存在缺陷的部件(點),遵循設計缺陷、制造缺陷或標識缺陷的分類方法,從原理、材料選用、制造工藝、裝配生產、供應商等方面,進行重點檢查、抽查、檢測或試驗。并歸集該部件(點)的以往的檢測報告及其它檢測機構的技術相關材料。根據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分析判斷可能的缺陷產品范圍和數量。
(3)對缺陷產品擁有者的安全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重點消費者或投訴者進行及時、主動、深入的調查,分析問題原因、取得翔實的第一手材料。
調查分析后,應按期限、形式、內容要求等,如實向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提交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起因背景;
――調查分析過程;
――分析方法;
――結論;
――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