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童裝火出圈 “國潮”美學引領新潮流
2024-06-06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媽媽,老師說明天讓我們穿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去學校慶祝‘六一’兒童節,學校還要給我們發好吃的。”一年級的“小豆包”多多放學回家興奮地跟木子說。
“那你最喜歡哪件衣服?”木子問她。
“我就要穿那件‘古代人’的衣服。”多多不假思索地回答。
木子心中了然,從衣柜中拿出了一套漢服襦裙,多多看著衣服拍手道:“媽媽,明天我要第一個到學校。”
近年來,“國潮”美學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年輕一代父母和孩子們,新中式童裝尤其受到歡迎。
新中式童裝市場快速增長
隨著新中式穿搭流行,今年兒童節禮物市場也出現新變化,兒童漢服等新中式童裝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潮流設計結合的產物在市場上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家長們開始選擇具有中國風元素的新中式童裝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唯品會數據顯示,自5月17日“6·18”年中特賣節開幕至“六一”前,新中式童裝銷量整體同比增長366%,嬰幼童旗袍、漢服銷量同比增長231%,馬面裙、盤扣等成為童裝消費的熱搜詞,帶有盤扣裝飾的童裝銷量同比增長2倍以上。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兒童節消費觀察》顯示,在新中式消費熱潮的帶動下,兒童漢服、兒童旗袍受到家長和孩子的青睞,銷量大幅增長。在童裝品類中,兒童漢服、兒童旗袍兩個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70%,頗具中國傳統審美意蘊的天青色更是消費者在選購兒童漢服時的主要關注點,體現了家長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對孩子審美教育的關注。
在北京百榮世貿商城的童裝區,漢服襦裙、馬面裙套裝……一整排新中式童裝讓人眼花繚亂,也讓許多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沒走進商場就挪不動步子。“這個多少錢?”“還有大一點碼數的嗎?”“模特身上的那套拿下來給我們試一下。”面對家長們的咨詢,攤主老王索性站在了凳子上,不遺余力地介紹著。老王攤位上的童裝以新中式為主,其中馬面裙套裝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新中式童裝深受家長喜愛,賣得最好,現在有些碼數都賣斷了。”老王說。
除了北京百榮世貿商城的新中式童裝銷量可觀外,北京的劉女士透露,今年山姆會員店也推出了馬面裙款式的童裝。“主推的款式結合了今年大熱的龍元素,有紅、黃、粉三種顏色,一百出頭的價格,‘六一’帶孩子出去玩應該挺出片的。”
此外,為了方便兒童的日常穿著,新中式童裝也做出一些“日常化”改良。一家主營“國潮”童裝店鋪的客服表示:“考慮到兒童皮膚較敏感,對于直接接觸皮膚的漢服,我們都會在衣服內部額外加上一層棉內襯,穿起來更舒適,家長也會更放心。”
既能滿足兒童的活動習慣,同時保留一定的傳統形制與中式特色,這也讓“國潮”童裝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的提升
新中式童裝銷售的迅速增長,除了與節日消費、旅游消費的刺激有關,也與年輕人對傳統服飾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認同感的提升分不開關系。隨著新一代消費者對家國文化更加自信和熱愛,對中國文化的追捧也開始逐漸轉移到了他們的孩子身上。
“國潮”是“國風”和“潮流”的結合,也是傳統文化理念、傳統元素與時下潮流的融合。在熱度之下,熱愛中國風的年輕一代將他們對“國潮”和中國文化的喜愛延續到了他們孩子的身上。
“我很喜歡在網上買漢服童裝,給孩子穿非常有特色,也能留下獨特的成長印記。”90后媽媽金金表示,兒童本身就超萌,穿起民族服裝更是可愛無比。對美感與精致的追求,使得80后、90后父母成為“國潮”童裝的忠實擁躉。
同樣熱衷購買“國潮”童裝的小欣說:“之前幼兒園舉辦過一次‘著漢服品文化’活動,要求自備漢服參加走秀,從那以后不僅孩子喜歡上了這種飄逸的感覺,我也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買各式各樣的‘國潮’特色童裝。”她說,小孩穿漢服也有種延續傳統文化的感覺。
在設計上下功夫的同時,廠家也關注了家長的需求。從市場上的“國潮”童裝品類來看,可分為兩大類:一類適用于拍照、外出游玩、演出等場景,包含唐裝、旗袍等傳統古裝;一類則將傳統文化元素嵌入現代日常服裝中,適用于日常穿衣場景,主要表達“國潮”的設計理念。
“流量有時盡,品牌無絕期”。盡管此刻“國潮”風起,但如何在陣陣的流量潮中屹立不倒,回歸童裝的產品本質,持續創造與年輕消費者共鳴的“流量”,才是童裝品牌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