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經過
2007.5.16本人在渣打銀行北京中關村支行開戶,幾日后我向該賬戶轉入資金,成為渣打優先理財客戶。除了開戶本人再未光臨過該行所,也再未見過理財經理,之后所有的交易文書均在行所以外的地方簽署。
自我的資金到賬后,理財經理就開始通過電話建議我購買一款名為“金豬寶貝”的理財產品,她一再強調該產品為渣打首發第一期人民幣產品,產品期限是2.5年,產品保本無風險、可以多買、收益看好云云。作為歷史逾百年的國際銀行,渣打宣稱一貫堅持審慎穩健的原則,基于對渣打該理念的認可加之的理財經理多次積極熱情地推薦,我決定先購買該產品50萬人民幣。
由于當時我無法親臨行所,整個銷售過程理財經理是采用“快遞+電話錄音”的方式進行。快遞的文書中并不包含購買該理財產品的合同,而僅有產品認購書,理財經理提示只需在其指定的"彩帶"處簽字即可。簽完字后我快遞返給理財經理。正式電話錄音前,理財經理預先打電話叮囑我在隨后的電話銷售過程中除自我介紹外只需對她的提問全部用“對”“是”等肯定詞來回答即可,不要有猶豫和質疑。2007年6月完成了上述過程,此后直到今日,我再沒有收到任何與該產品有關的合同或協議性文件,而我在渣打開戶時登記的通信地址一直在使用從未變更過。
購買“金豬寶貝”產品后不久,理財經理告訴我還得補簽一個框架協議,否則之后發行的有些類型產品就不能做,于是她快遞了個框架協議讓我簽,同樣指示在其指定的"彩帶"處簽字,簽完字后我快遞返給理財經理。
2007年11月左右,理財經理電話通知我“金豬寶貝”這款產品業績表現不佳,市值只余八成左右,建議全部轉換為另一款名為美林“聚焦亞洲”(QDII0711)的產品。理財經理在極力推薦美林“聚焦亞洲”的整個過程中她并沒有提供任何有關該產品的文字性說明資料,對 美林“聚焦亞洲” (QDII0711)產品不保本這個重要特征只字未提,因此我理所應當地認為這同樣是支保本產品只不過收益更好而已。事實上該產品不僅不保本而且在理論上還可以虧損至零,換句話說就是可以讓投資者血本無歸,如此之高的風險理財經理竟刻意隱瞞,由始至終連提都沒提,更談不上進行充分的風險警示了。她還渲染說這是渣打特地為“金豬寶貝”的客戶精心準備的新產品,完全無視兩個產品之間存在保本與不保本的重大區別,并拋出頗具迷惑性的條件:如果愿意將“金豬寶貝”轉換成美林“聚焦亞洲” (QDII0711),渣打可以承擔部分我提前贖回“金豬寶貝”造成的損失。
對渣打這塊金字招牌的仰慕之情,使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渣打及理財經理是在設計陷阱,反倒對渣打真是發自內心地欣賞,不愧為信譽卓著的國際銀行,能針對產品表現如此快速反應,理財理財經理不僅及時通知客戶、渣打還主動替客戶分擔部分損失,這一貌似替客戶分擔的行為誘使我更加相信渣打,相信渣打的審慎穩健,相信渣打理財理財經理的職業操守,相信渣打視客戶的利益高于一切,感念之余誤認為美林“聚焦亞洲”保本的我沒多猶豫就同意進行產品轉換。萬沒想到,就是這一感念,五年下來讓我損失慘重。
整個產品轉換過程理財經理依舊采用“快遞”的方式進
【聲明】:本欄目下的消費者投訴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對于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