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所“頂”起大安全
——浙江省湖州市質監局基層站所建設成效顯著
編者按:由于人員編制限制,在浙江的縣(市)級質監局普遍存在“一人監管千家企業”的現象。2005年,浙江省質監局開始探索鄉鎮基層站所建設,到2012年底,浙江全省已經建立298個站所,配備工作人員1200多名,“三員”隊伍達到了6.1萬多名,初步形成了基層質量安全由鄉鎮、站所、村居等多方齊抓共管的格局。回顧這幾年,浙江基層站所的建設充滿艱辛,如今,他們依然在不斷探索和完善,走出了一條科學、有效、創新的發展之路。
■文/子 墨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湖州在天堂中央。”浙江湖州,因太湖而得名,以絲綢文化聞名于世。如今,湖州質監局“以絲織網”,他們在各鄉鎮“神速”般建設的基層站所,正在編織起一張基層安全監管的大網絡。
小鎮上的“質量哨所”
“監管范圍內的鍋爐109臺,碼頭吊57臺,行車24臺,QS企業6家……”湖州市南潯區練市鎮“質量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站”站長邱貴寶對其所管轄區域情況了解得十分精確,這與他多年在鄉鎮“工業辦”的工作經歷密不可分。
對于邱貴寶來說,當好這個質監站長并不容易,他和另外兩位同事的工作要涉及到轄區內160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45家許可證企業,6家食品生產企業以及37家小作坊單位……“食品安全、特種設備關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質監站自設立以來,我們一點都不敢馬虎。”邱貴寶說。2012年初,練市鎮質監站率先探索“網格化”管理,他們在全鎮范圍內劃分出42個以村(社區)為基本網格單元和1個規模以上企業網格單元,并為規模企業建立了“一企一檔”。同時,根據食品、特種設備以及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需要,對轄區內企業情況調查摸底,并建立了數據庫。質量監督是業務性較強的工作,邱貴寶和同事制訂了對站所質監員、村協管員、企業安全員業務培訓計劃,并將學習記錄納入年度考核。
練市鎮“質監站”隸屬練市鎮政府的公共安全監督管理中心,業務由部門指導,目前形成了鄉鎮質量安全管理、部門指導和監督、條塊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了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鄉鎮政府及監管部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合力保障質量安全。
“我們按照質監站所的職責,制定了站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基層質監站所日常巡查和監督檢查工作制度、質量安全工作聯絡和信息傳遞制度、基層質監站所質量服務制度、“三員”隊伍管理制度以及黨風行風廉政建設相關制度,確保了站所有效運行。”湖州市質監局監督稽查處處長王紅英介紹說。
“擠進”大平臺
2008年以來,全省質監系統都在積極爭取建設鄉鎮的質監站所,湖州因多種因素制約,站所建設一直停滯不前。
“看得見、卻管不著,管得著,而看不見,鄉鎮基層沒有觸角確實會造成監管真空,這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諸多壓力和風險。”湖州市質監局局長沈建法坦誠道,“經過積極努力的爭取,我們終于擠進了湖州市政府首推的公共安全大監管平臺。”
所謂“大監管平臺”,其實源于湖州市政府于2008年首推的“一中心六站”模式,即全市每個鄉鎮建立一個鄉鎮公共安全監管中心,下設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環保和消費維權六個監管站。“當時,質監局所屬的質量安全職能并不列其中。”沈建法說,我們為了把食品、特種設備、涉及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融入到公共安全這個大安全之中,集中力量組織調研、創新思維,積極爭取市政府的支持,提出了質監站建設的方案,得到了市政府的認可和高度重視,并在2012年3月出臺了《關于在鄉鎮“一中心六站”中建立質監站》的文件,質監站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站合署工作,統一名稱為“質量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站”,實施雙重領導,即行政上隸屬于鄉鎮政府,業務上接受質監局的指導,并明確了質監站的工作職責。
編織安全網
2011年5月,全市各鄉鎮成立了以鄉鎮質監員、村居協管員和企業安全員為主體的質量安全監管“三員隊伍”,并落實了人員編制(純公益類事業編制),每個鄉鎮按照要求配備1-2名鄉鎮質監員,具體負責質監站工作,落實特種設備、食品安全及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每個村落實一名協管員,配合質監員開展日常巡查、信息收集等工作;重點企業明確一名質量安全監管員,負責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
根據質監站的雙重領導的性質,他們制定了信息傳遞制度,建立質量安全信息報送系統。對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獲得的相關質量安全信息,按時報送鄉鎮政府和質監局相關業務科室,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信息及時報送,并得到處理。
為能全面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質監站通過宣傳、服務,全面落實企業的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同時也明確和落實了自身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形成了職責清晰、責任落實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通過努力,湖州市質監局還把質監站所建設和運行情況列入到質量強縣建設的考核之中,同時對質監站在質量安全監管中發揮的作用、制度的落實、工作的成效等方面進行年度考核,并按照考核的結果分等級進行鼓勵和獎勵,有效地發揮質量安全監管作用,保障質量安全。
“通過質監站對食品、重點產品證后監管、定期走訪、日常巡查跟蹤服務,我們及時了解掌握了企業的動態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幫助和督促企業整改,食品安全和重點類產品安全狀況進一步保障;建立轄區內特種設備和作業人員臺賬,簽訂安全責任書,進一步開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規范管理,排除安全隱患,為質監部門提供重要的工作基礎和平臺,形成全方位的立體監管。”沈建法說。
截止2012年底,湖州市已建立了65個質監站,落實了136人鄉鎮專兼職質量監管員,村居協管員867人、企業安全監管員1611人,全市鄉鎮基本完成質監站所的全覆蓋。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