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華
2013年5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第152號令《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實施。
新《辦法》進一步敦促乳品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辦法》規定,進出口乳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誠實守信,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進口乳品的進口商應當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應當保證其進口乳品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并公布其進口乳品的種類、產地、品牌,等等。出口乳品生產企業應當符合良好生產規范要求,建立并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并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等等。
新《辦法》進一步提高乳品進口準入門檻。
《辦法》規定,國家質檢總局對向中國出口乳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以下簡稱境外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制度,注冊工作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規定執行。
新《辦法》進一步明確乳品進口相關要求。
《辦法》規定,首次進口的乳品,應當提供相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列明項目的檢測報告[首次進口指境外生產企業、產品名稱(包括產品品牌)、配方、境外出口商、境內進口商等信息完全相同的乳品從同一口岸第一次進口]。非首次進口的乳品,應當提供首次進口檢測報告的復印件以及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項目的檢測報告。非首次進口檢測報告項目由國家質檢總局根據乳品風險監測等有關情況確定并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公布。另外,進口乳品標注獲得獎項、榮譽、認證標志等內容的,應當提供經外交途徑確認的有關證明文件,等等。
新《辦法》進一步加強相關風險預警管理。
《辦法》規定,國家質檢總局和直屬檢驗檢疫局應當根據進出口乳品安全風險信息的級別發布風險預警通報。國家質檢總局視情況可以發布風險預警通告,并決定采取以下三種措施:有條件地限制進出口,包括嚴密監控、嚴加檢驗、責令召回等;禁止進出口,就地銷毀或者作退運處理;啟動進出口乳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
為進一步明確《辦法》的相關內容,保證《辦法》順利實施,國家質檢總局2013年4月15日又發布《關于實施<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有關要求的公告》。
業內人士稱洋奶粉價格不會出現大波動
備受中國消費者關注的進口奶粉又將面臨新一輪“大考”:新規將在抽檢批次、抽檢項目上規定更嚴格,實行“批批都檢”和“項項都驗”。有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會使規模較小的進口乳品商無法承受加重的檢測成本,而淘汰出局。
“新規的出臺很有必要,這將保證中國消費者的利益。”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說。據宋亮介紹,中國進口奶粉中,很多是小牌子,有些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9月,各地檢驗檢疫部門檢出的問題入境洋奶粉總量約140噸,其中一半為嬰幼兒奶粉。
新規中的確增加了不少嚴控乳品安全的規定。如進口乳品的進口商應當建立乳品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向中國出口的生乳奶畜養殖不得使用中國及進口國家或者地區禁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這意味著,進口奶粉可追溯到海外奶源地。”宋亮說。
三分之一小進口乳品商或將被淘汰
在中國,規模較小的進口奶粉一般年銷售額不過幾千萬元,新規實施后,他們光是在檢測上要花費的成本就占總銷售額的幾個點了。“這些中小企業,若一年銷售額兩千萬元左右都很難做下去,一年才幾百萬元銷售額的肯定是達不到要求直接被淘汰了。”
王丁棉對此說法也表示認同,并稱目前我國較小規模的進口乳品企業約占全國進口乳品商的三分之一,新規實施后,它們很可能因無力承擔檢測費用被淘汰出局。不過,他同時表示,這對國內的奶粉消費市場不會有太大影響。“增加的這部分檢驗成本對大的進口奶粉商而言,并不會構成很大的成本壓力,所以也不會導致洋奶粉市場價格出現很大波動。”
“整體來看,這次新規的實行是肅清整個進口奶粉行業,讓大品牌更加強大、市場份額更高,而不會對整個行業造成打擊。”王丁棉說,新規對進口奶粉及其他乳品檢測更徹底、更全面也會令產品質量更有保障,對消費者也是一大利好。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