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每向企業提供一名孕產婦個人信息,將得到10元至30元不等的‘取單費’。如果成功推薦孕產婦購買本企業產品,將得到60元以上‘續吃費’。”……在利益滲透下,部分醫護人員舍棄分內之事,做起了奶粉“代言人”。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調查。
利益鏈條
奶粉企業與醫生連軸轉
近日,一位曾在某國內奶粉生產企業擔任“醫務主管”的人員舉報稱,她手下有20多名“醫務專員”,專門負責與醫生拉關系。公司制定有完備的規章制度,對打通“醫務通道”加以具體規定:
要爭取與省市縣鄉的產前門診、B超室、產科、兒科、兒保科、防保科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并通過她們向孕產婦贈送、推銷奶粉。
將產品放在以上科室“優惠”寄賣,或將樣品交由醫護人員向孕產婦免費發放,要求醫生在發放奶粉樣品或產品優惠卡時,必須說“現在媽媽和孩子都喝某某奶粉,喝這款牌子奶粉的孩子既聰明又可愛”。
企業自辦“育兒沙龍”,要求醫務專員“選擇當地最有知名度的兒科醫生或是合作醫院有名望的專家”,并在活動前一周“與講師溝通內容,確定講師講課內容與產品的結合”。
贈奶陷阱
送你三百克就把你套牢
寶寶的第一口奶都是在醫院喂哺的。一些孕婦剛生下孩子的幾天里,醫護人員故意不對孕婦進行哺乳指導。據了解,大部分產婦產后不會立刻分泌乳汁,而是需要通過嬰兒吮吸乳頭來刺激產婦乳液分泌。一些奶粉生產企業正是利用產婦未學會正確哺乳的間隙,以及分娩后住院之便,通過醫護人員向孕產婦免費提供一定量贈品,并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讓剛出生的寶寶食用。
業內人士透露,多數新生兒都習慣于食用同種牌子的奶粉,更換牌子后孩子很難適應,而且嬰兒一旦感覺喝牛奶省力,就會拒絕再吃母乳。因此,一些奶粉生產企業將免費贈送的奶粉量最終調整到了300克——這通常是新生兒一周的食用量,以鞏固新生兒的味覺,使寶寶對母乳和其他牌子的奶粉產生排斥。
漲價內幕
費用轉嫁也是部分原因
舉報者稱,即使是母乳喂養寶寶,在4個月時應添加輔食,在一歲左右將停止母乳喂養,所以奶粉市場目標自然也包括用母乳喂養的寶寶。“給醫生的提成費用無形中轉嫁到了消費者頭上。”舉報者透露,由于醫務渠道開支巨大,企業為了維持利潤,奶粉價格會持續走高。近年來奶粉幾次調價,其中就有這樣的原因。
事實上,對于母乳代用品生產者、銷售者通過醫療保健機構贈送產品等行為,早有明令(母嬰保護法)予以禁止,但為何屢屢發生?專家說,主管部門對此應嚴加考核和管理。據新華社
陜西毒奶粉案3人被捕
陜西警方3日通報了渭南樂康乳業“毒奶粉”案偵辦情況。據介紹,渭南臨渭區故市鎮社會人員馬雙林2008年4月至8月從陜西大荔荔華乳業公司購入20噸奶粉,2009年9月和10月分兩次將已過期奶粉10噸銷售給樂康乳業(余下10噸也賣了出去)。在未獲得三聚氰胺檢測報告、且未將所購奶粉送檢的情況下,樂康公司總經理張文學授意生產副總朱書明將這10噸乳粉與自產乳粉攪拌,隨后賣給了廣東潮安縣龍信食品公司,最終流向社會。張文學、朱書明、馬雙林已于2日被逮捕,樂康公司銷售副總同天虎因病被取保候審。中廣